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

健康资讯

秋燥、秋感、秋泻、皮肤干痒脱皮!应对磨人的“秋季病”应该怎么办?

河南健康网 2024-11-049944

  “秋燥、秋感、秋泻”是“秋老虎”的三板斧,进入深秋,天气骤冷,很多人出现嗓子疼、嘴唇干、皮肤毛躁,甚至出现感冒咳嗽的情况。这些“秋季病”说大不大、说小不小,却真的折磨人,那么这些症状该怎么缓解呢?中医有什么好的方法吗?今天我们就来聊聊。

  1.呼吸系统:咽痛、秋感

  进入秋季,会经常出现早起咽干、咽痛,吞口水都疼。一方面秋季空气干燥,粉尘增多,对咽喉部造成刺激;再者天气骤冷,干冷刺激咽喉,容易使咽部黏膜受到外界细菌病毒侵袭,诱发炎症;从人体内环境讲,秋燥会导致人体伤津耗液,咽喉失养。

  两个穴位

  针对嗓子干痛,有两个穴位可以缓解——少商穴和商阳穴。

  如果有中医基础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出血,不懂得中医就用指甲掐,或者用两根牙签,点按穴位,同样有效果,两手加起来,每个穴位点50下共200下。  

  一味中药

  每天泡一个罗汉果,连壳一起泡,连续喝3-5天。

  秋天要润肺,罗汉果味甘、性凉,有散热、泄火,解决咽喉疼痛的效果。罗汉果对慢性咽炎也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。

  三种汤粥

  银耳百合莲子粥

  做法:粳米200克,水发银耳30克,百合30克,莲子30克。量水煮沸,改小火煮40分钟即成。适用于咽干肺燥,心烦失眠者。

  石斛麦冬橄榄瘦肉汤

  做法:石斛30克、麦冬30克、橄榄3个、猪瘦肉200克煲汤。适用于咽干喉痛,声音嘶哑者。

  川贝冰糖炖雪梨

  做法:川贝母粉3克,鸭梨1个,冰糖10克。将梨洗净去核,把川贝母粉倒入梨中,再把梨盅放入蒸碗盖好,在蒸碗中加入冰糖和少许水,隔水蒸约40分钟即可。连梨肉、带汤水一起食用。适用于咽干咳嗽有痰者。

  2.消化系统:秋季腹泻

  中医里,有“凡泄泻皆属湿”之说,也就是湿气盛是引发腹泻的关键。

  第一种:寒湿型

  不注意保暖,贪凉,爱吃生冷的人群。寒湿型腹泻一般表现为大便清稀如水样,伴有腹痛肠鸣,食少厌食,往往兼有恶寒发热,鼻塞身痛,舌质淡,苔白等感冒症状。

  调理:一般以散寒祛湿、温中健脾为主。让肠胃暖起来,把湿气赶出去,大便自然就清爽了。

  第二种:湿热型

  答喜食肉,身热汗出,皮肤油腻的人群。湿热腹泻大多腹中热痛,泻下急迫,同时大便黏腻不尽,泻后肛门灼热,小便黄,口苦口臭、恶心想吐、舌红苔黄腻。

  调理:健脾祛湿,同时理气清热,排出肠胃里的湿热和积滞。

  第三种:气虚型

  体虚气弱或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及小孩。常见久泻不止,大便清稀或有泡沫,食物不消化。应该以益气健脾为主,祛湿止泻为辅,双管齐下,预防调理才有效。

  ps:需要提醒大家,如果出现腹泻超过2天,腹泻伴有发烧、乏力的情况,需要及时就医,切勿自行服药,以免贻误病情。

  3.秋天皮肤干燥、瘙痒怎么办?

  进入秋季,很多人皮肤总是瘙痒难忍,往往控制不住一顿抓后,身上的皮屑就会像纷纷扬扬的雪花飘落下来,甚至会痒到影响睡眠!到底是怎么一回事?

  内部调节:滋阴润肺

  中医认为“肺主皮毛”,滋补肺阴有助于皮肤保持润滑和光泽,因此秋季饮食调养当以养阴润肺为要。为防止秋燥,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、防燥护阴为主,可以适当多吃银耳、莲藕、百合、怀山药等具有滋养润燥作用的食物。

  外部调节:补水保湿

  秋天气候干燥,首先要做的的事情就是补水,每天多喝水,也可以多喝一一些缓解秋燥的汤水。适当防晒和合理清洁可以防止皮肤屏障损伤。皮肤干燥时不宜频繁洗脸、热敷,应当选用温和的洁面产品,如氨基酸洗面奶等。  

  4.如何应对?重在自身强

  ※饮食

  中医重视“秋冬养阴”的养生原则,夏季人体营养成分丢失,可以通过秋季食补来恢复。食补应以“清补”为佳,除了积极饮水外,还需要适当增加润肺生津的食材摄取。中医讲“五果为助、五菜为充”,以银耳、百合、藕、山药、扁豆、白菜、白萝卜、梨等白色果蔬更适合秋季食用。可搭配苹果、番茄、柚子等酸甘生津食材,减少西瓜、黄瓜等寒凉瓜果摄入,尤其要少食煎炸类食品。

  ※穿着

  衣物增减应及时适当,入秋穿的过暖会“上火”;早晚天凉,平素体质偏弱的人不能盲目“秋冻”,否则反会增加感冒风险。做好“三暖”(暖腹、暖背、暖手脚)防护,多使用自然风降温换气。

  ※锻炼

  入秋也是锻炼的好季节,适当的户外运动,既可以增加对寒热天气变化的适应性,增强呼吸系统抗病能力,又能加快新陈代谢,促进胃肠蠕动。

  ※情志

  秋风萧瑟,万物凋敝,触景伤情后人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的表现,随之出现情志问题。中医认为这种抑郁不舒的心境与肺气不舒有关,并提出“诸气膹郁,皆属于肺”的观点。因此,秋季到来后精神调养也至关重要。

  来源: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

编辑:刘斐斐   审核:荣强